在精神科實習和在以往的單位實習很不一樣,除了環境格局不同,所要面對的健康心理問題也不一樣,在剛來到病房時,我的心情是相當焦慮緊張的,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以應付病友們突然的舉動,更害怕在會談時治療性溝通技巧運用不當,使得病患受到刺激反而對病情有害。但這一切都隨著每星期的實習,一點一滴的進步,從會談支支吾吾到可以與個案相談甚歡(噢!絕對不是聊天的那種相談甚歡!),而且也見到個案病情的改變,讓我每個星期去都覺得很開心。
這個個案到院的時間正巧就是我們第一天實習的那一天,還記得當天還在醫療團隊會報中聽到她的入院資料報告,沒想到隔天老師就把她分配給我了。剛開始個案很明顯的心情低落,臥床佔掉了大部分的時間,與她會談她的回答也極為簡短,我都懷疑我接到的個案是女蕭敬騰了,這樣的結果讓我有些沮喪,比起于晏或是瑋婷的個案,我真的沒有自信可以從會談中獲取我想要的資料。但到了第二週,情況有了改善,也許是行為約定奏效,個案下床參予活動的時間變多了,我也發現到她的表情比剛入院時多了許多,到了第三週她甚至露出了微笑與我打招呼,我真的好高興喔!因為每次個案提到大兒子的行為,常會面無表情的說兒子不孝,覺得生活過的很辛苦很累,但卻就這麼認了也不覺得生活能有所改變,我都會不禁鼻酸。
四十多歲的婦人,從病歷資料和會談中可發現她已經有太多不好的生活經驗,陪酒、喪夫、被同居人施以暴力、被迫吸食毒品、兒子不孝、多次自殺…等,個案目前生活的重心變成只剩下了四子,四子在她眼中是乖巧聽話的,但是就我們旁觀者及現實面看來,個案卻無法提供兒子良好的環境,甚至在一次四子來院看個案時,觀察到他的衣衫都已經破了,在家中還得自行料理三餐,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童是如此獨立到令人心疼的地步,因為他不得不這麼獨立自主。
另外是在我搜尋有關安康社區的資料時,發現這個社會真的還有太多像個案這般弱勢的家庭,雖然政府已釋出很多的福利政策,但畢竟還是會有被遺漏的一群人,他們不一定會是精神疾病患者,但他們所佔的患病比率卻也相對的比較高。社工在此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而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也同樣的被需要著。
實習結束,個案也差不多出院了,有皆大歡喜的感覺,雖然我仍舊擔心個案以後的生活。我很喜歡這次的精神科實習,除了對治療性溝通技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實際運用外,萬芳醫院提供了相當多的教學機會,讓我們參與每天的晨會、個案報告、葉教授的醫學講座等其他學習機會,看到了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,並得到了很多知識,讓我收穫良多。
- Nov 12 Mon 2007 18:25
13樓的香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